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云南怒江州特教老师吉思妞:特殊孩子们的特别妈妈
2013-09-10 17:54:00
作者: 云南网

  “我到底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妈妈,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我深信特殊教育同样能擎起一片蓝天,一弯残月。”

  “看到山区来的聋哑、智障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教育之后能正常融入社会,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核心阅读

  坐落在大峡谷边的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唯一招收聋哑、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今年45岁的傈僳族女教师吉思妞,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德育工作。

  1997年,吉思妞调入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后,自学两年手语,并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书。16年来,她带出的50多位特殊学生先后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有的去外地打工发展,有的回乡创业,其中一位叫和继圆的学生更是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

  镜头一:第一次听到学生叫自己“妈妈”

  1997年,吉思妞调到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特教学校?是培养特务的学校吗?”说起当初近乎荒唐的想法,吉思妞忍不住笑了起来,“当时对特殊教育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

  满怀对“特教”好奇心的吉思妞,在踏进学校的那一刻完全蒙了,“全是聋哑的孩子,一句话也不会讲!”

  在调到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之前,吉思妞已经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任教了8年,虽然都是当老师,但这里的“特别”却让她很不适应,面对看不懂的手势和听不懂的声音,过去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教学方法,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正当吉思妞去留不定时,一个学生不经意间发出的一句“妈妈”,却让她心头一颤、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每个特教老师教孩子,都要从成百上千次“妈妈”开始,学生的这一声“妈妈”,说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欣慰之余,那句有些不太清晰的“妈妈”,更让吉思妞听到了信任、依赖和责任,让她难以割舍下这群需要关爱、需要照顾、特殊的孩子们。

  镜头二:“我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妈妈!”

  在学校里,每当有学生生病,无论白天或黑夜,吉思妞都一定要亲自带着去医院治疗。有一次,一个叫张学高的小男孩,年幼体弱,出现脱肛现象,背着小张赶到医院的吉思妞,看到孩子肠子漏出来肛门外一节时吓坏了,“病情是由什么引起的?”“会不会好起来?”“你一定要救救他啊!”吉思妞不断地追着医生咨询,不停地向医生求救。后来小张又出现几次病症,也都是吉思妞背着来医院看病。

  看到每次都是吉思妞背着来看病,又如此担心的样子,医生还以为她就是小张的母亲,随口一问,吉思妞回答道:“我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妈妈!”

  镜头三:“学生们离不开我,他们是把我当妈妈了!”

  有一次学校派吉思妞出差,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看见她坐着车要走,就跑上来抱住腿哭个不停,一旁的其他几个小同学也跟着哭了起来,还不停地用手语打着“不要走,不要走!”

  “他们离不开我,他们是把我当妈妈了!” 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吉思妞手脚软了下来,忍不住和孩子们抱在一起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觉得我并不是老师,我是个母亲,是那一群特殊孩子的母亲,我仿佛感觉我是一棵大树,是一棵能为特殊孩子们遮风避雨的大树。”

  人物梦想

  希望更多的特教老师能来怒江任教

  怒江州山高谷深,当地群众很多都散居在山腰或半山腰地区。每当招生时,吉思妞和其他老师不仅要跋山涉水去找学生,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

  除了进山走村招生的辛苦,学校缺少特殊教育老师的现状更令吉思妞着急。“按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例是1:4,但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远远不够。”吉思妞说,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严重不足,11名教师要负责教80多名学生,学校当前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尽快解决教师人才不足的问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