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2017-11-30 10:55: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定位与目标:

  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同时,云南又是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储备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均对工程结构防灾相关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极为迫切的需求。这些重大建设项目都具有投资巨大、周期较长、条件复杂、地震、地质灾害背景深重等特点,需要一大批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在我省辖区内建设的多个投资超过百亿的项目,在论证、选址、设计、研究、试验、施工等环节中,无一例外地集中和动员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工程结构防灾方面的优秀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省在自主培养该领域高层次人才方面的不足。

  本工程中心足云南实际情况,以灾害形成的天然试验场和研究基地为依托,长期坚持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方向切合云南省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为解决高烈度地震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生命线工程等重大实际问题发挥作用。

  优势与特色:

  2012年以来,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在云南省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解决了昆明新机场主航站楼和云南省博物馆抗震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平台建设方面,以“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土木综合实验室,下设结构、建筑材料及工程抗震试验室,总面积达4600m2,实验设备800台套、设备总价1500万元,其中于2010年购进的英国Servotest公司4m×4m地震模拟振动台价值825万元,为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的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土木工程能力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工程结构防灾领域的教育、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国内外影响:

  长期围绕我省地震多发、灾难深重的现实情况开展工作,以提高我省工程建设项目的防震减灾能力为己任,在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制订、历次灾难性地震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旧房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减隔震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等工作中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学科多名成员担任了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委员等重要的技术职务,在防震减灾领域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社会贡献概述: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学科长期围绕我省地震多发、灾难深重的现实情况开展工作,以提高我省工程建设项目的防震减灾能力为己任,在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制订、历次灾难性地震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旧房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减隔震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等工作中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表彰。重点围绕《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中“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设”和“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工作。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要求,中心及各依托单位在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省博物馆新馆等重大项目减隔震技术的顺利实施和近三年来超过三万套隔震支座的应用以及隔震产品和施工地方标准在国内首次编制等作为标志性成果,表明我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建筑抗震-减震耗能新技术推广应用

  一、成果简要介绍

  抗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隔震技术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四十年来世界地震工程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提升公共建筑物和其他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能力。因此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依靠学科点的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中心将工程抗震减隔震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作为服务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在我省范围内积极推广减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在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安装施工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目前以生产厂家、建筑设计院和工程中心三者结合的型式进行创新和推广应用,在产品应用阶段与建筑设计结合的分析计算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较为完善的方法,同时在施工安装方面进行了创新,给该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撑。

  建筑抗震减震耗能新技术能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能够节约建筑造价。目前,工程中心具有的分析计算关键技术流程清晰,方法可靠,易于与厂家、建筑设计衔接,已通过几十个项目的同行专家审核,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安装施工方式和技术保障了采用粘滞阻尼减震产品后,最大限度的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同时发挥粘滞阻尼减震的最大性能。

  成果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工程中心与厂家形成的联合体2014年已完成减震工程项目10余项,10余万平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云南省多地震,政府对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相关政策支持,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二、转化方式

  中心与国内厂家“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厂家“台湾新康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紧密合作,工程中心与阻尼器生产厂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产品和享有产品转化应用的收益,在减震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工程中心主要负责抗震减震的计算分析和抗震专项审查关键技术工作,为云南省的减震新技术推广做出了示范;工程中心通过对粘滞阻尼器抗震减震新技术项目的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和工程推广实施,为我省多个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其具有了从事抗震减震新技术设计的能力。

  三、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

  工程中心与常州容大结构减震设备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期间推广建筑减震新技术——粘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共同完成了7个建筑工程项目共计84860.2平方米建筑的实施,销售收入1260多万元。

  工程中心与台湾新康卓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期间推广建筑减震新技术——粘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共同完成了3个建筑工程项目共计64790.7平方米建筑的实施,销售收入1040多万元。

  社会效益:

  建筑减震耗能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当建筑遭受地震灾害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用减震耗能新技术的建筑能够节约建筑造价的2-5%左右。带动我省的建筑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处于国内领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