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扬帆起航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2019-06-05

  新职教 新工科 国际化 成就新理工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称为学院)已获批组建,首批设置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6个专业今年将正式招生。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于2017年由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筹建,于20193月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组建,20195月在教育部成功备案,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云南能投集团与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共同筹建,是云南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设址安宁市职业教育基地麒麟路19号,距离昆明市区40公里,总占地面积533.58亩,规划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学院将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遵循“生态校园、人文精神、自然和谐”的理念,以“高投入、高起点、高水平”,“整体设计、分期施工”的思路进行建设。建成后的校园,宿舍将配备净化技术最先进的直饮水系统、洗衣机,设置宽敞的会客厅、阅读室、咖啡吧及休闲厅,以及全区域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一流的设施将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新职教 新工科 国际化理念贯穿学院建设 

  学院将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新职教、新工科、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形成产教融合、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之路,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云南一流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在“新职教”方面,学院将与国内先进一流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行专业建设“双主任”制;从招生、培养教育就业的全程校企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高度重视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主动推进育人资源共享,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学院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新工科”方面,学院将聚焦于新工科专业对人才质量、水平和规格的要求,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积极建设与新兴科技发展相关的工科专业,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要求,形成特色专业群和重点专业。在“国际化”方面,学院将充分发挥地缘和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胸怀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教师与学院互派互访,成立国际学院,接收外国留学生,部分课程聘请外国教师担任,开通学生毕业留学通道,为学生到国外深造提供服务;深入外语教学改革,将外语教育重点放在沟通与专业交流上,为云南企业走出去培养相应专业人才。

  同时,学院还将主动与全国其他一流企业探讨共建行业学院。目前,已与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神州高铁学院,与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美和易思大数据学院;还分别与昆明电器科学研究院、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合作共建新能源、电力、机器人等方面的专业进行了初步商谈。 

 

    6个专业首次招生  

  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服务,聚焦新工科专业对人才质量、水平和规格的要求,以理工类为主,积极建设与新兴科技发展趋势相关的学科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群和重点专业。 

  学院坚持以奋斗为本、以爱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学基础、强能力、能创新”的原则,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按照专业基本要求与自身发展规划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人才成长方案,并由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目前,学院首批设置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6个专业今年将正式招生。 

  在此基础上,学院根据现有办学资源,为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精神,增设工程测量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能源装备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并增设相应的五年制高职专科专业。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院将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等。同时,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强“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顶岗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改革,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X”制度,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高水准建设“真顶岗、顶真岗”的校外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到2023年,力争建成以能源动力类、电工电子类、建筑工程类、交通工程与服务类5大核心产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达到150家以上,确保能为100%的学生提供610个月顶岗实习岗位,并与用人单位联合开展“冠名订单班”等多种模式培养,不断扩大“订单培养”成效,力争“订单培养”学生达到20%以上。 

      此外,学院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为学生搭建全方位升学平台。学生可通过出国留学、专升本、专本套读等不同形式提升学历。其中“3+2”专本连读指专科新生入校后学院单独组班开展特色教学,学生第三学年参加云南省招考院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通过后,可升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专业就读。“专升本”指专科学生在第三学年经过培训,并报名参加云南省专升本考试,通过后可升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专业或云南省内的本科院校就读。“专本套读”指学生在读专科的同时,学习本科段的课程并通过本科课程考试后,在专科毕业的同时获得一个高等教育本科文凭。“出国留学”指有高中毕业同等学历以上的应、往届学生可通过我院在海外的合作平台,赴泰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院校提升学历。

     

     不断加大教育管理创新 

     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常态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实现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学院在体系架构上全面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相互联系且相对独立运行。同时,层面之间具有较强的质量依存关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预警功能。全体教职工树立现代质量观念,形成学院质量品牌文化,不断提升内涵标准,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将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专业设置作为基础,依靠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支撑,不断探索“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师的“双导师融合”、学生的“双身份融合”、课堂的“双场景融合”、平台的“双平台融合”结合起来,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双导师融合”为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的融合。采用“一门课,两位导师”,课堂内学校专业由教师组织教学,企业工程师负责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带入课堂训练学生,两位导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按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验收实训项目;“学生双身份融合”为学生身份+学徒身份的融合。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是一名学生。面对企业工程师“手把手”的技能传承,又是名学徒;“双场景融合”指授课课堂+实训室。在实训室的教学中,企业工程师的介入,使学习既有课堂气氛又有职业氛围,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双平台融合”为育人平台+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育人平台为实体课程的教学提供实现制度和物资保障,信息化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实体课程与信息化课程并存的多位教学形式。

    

  连接——招生政策干货多 

      记者了解到,该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评审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年)和省政府奖学金(6000/年);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评审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000/年)和国家助学金(一等3500/年,二等2500/年)。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在当地助学贷款部门申请生源地贷款8000/年。 

     根据国家的相关医保政策,学院为每一位学生购买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达80%以上。 

  应征入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校生,可申请补、代偿学费8000/年;另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金,本科生4000元、专科生3000元;学生批准入伍后高校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还将在义务兵服役期间每年给予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以当地政府实际发放为准。为鼓励广大考生积极报考,云南理工职业学院设立“翰文教育助学金”,用于资助在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秀的在校生,金额2000/生。 

  勤工助学服务方面,学校将提供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学校公共服务等为主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在学院设立奖学金,每年1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